欢迎进入利来ag旗舰厅最佳医疗设备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0-3580-2908

首页 > 产品展示

回顾 墨舞千年重归故里舞剧《永和九年》2025全国巡演完美收官

类别:产品展示

  2025年10月25日,绍兴金柯桥大剧院内灯火辉煌,掌声雷动。随着舞剧《永和九年》的帷幕缓缓落下,这场跨越两年的艺术盛宴终于在“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诞生地——绍兴画上圆满句号。两年间,60余场巡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启幕书圣故里到终归兰亭之畔,舞者们以肢体为笔,以舞台为卷,书写了一部流动的书法史诗。

  《永和九年》由上海歌剧院精心创制,是一部以“书法”瑰宝为独特载体,深度探寻人文精神、回溯历史长河并展望未来的艺术佳作。它巧妙地将往昔与当下的审美脉络紧密相连,构建起一座与观众心灵共鸣的桥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艺术典粹的凝练之美与璀璨光芒。这部舞剧作品,思想性深邃、艺术性高雅、观赏性极强。

  2025年,《永和九年》的巡演版图持续扩展,在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宋雨、谭一梅,主要演员李盛钊、闵燕、庞丽佳,以及优秀青年演员郑越天、文庚、柏佳伟、孙放、林俊帆、沈佩瑶、刘伟、陈佳琪和舞剧团所有演员们的精湛舞技和深情表演中绽放全国,此外,特邀演员张傲月也亮相了杭州和北京大学演出场次。《永和九年》从东南沿海到华北平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大地,晋江、杭州、北京、平潭、福鼎、南京、太仓、厦门、海口、苏州、深圳、桂林、南宁、中山、佛山、郑州、天津、上海……最终回归绍兴。全年巡演26场,共经7省19市,选自该剧的舞蹈片段亦多次亮相重要活动场合。

  3月23日下午,2025年F1中国大奖赛开幕仪式暨2025上海汽车文化节开幕式在上海国际赛车场隆重举行。活动现场,舞剧《永和九年》选段惊艳登场,来自上海歌剧院的舞者们以曼妙的舞姿和真挚的情感表达,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表演将千年文人雅韵与现代摩登气息巧妙融合,既对话历史,又呼应时代,串联起上海的城市律动与深厚文化底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速度与文明交织的诗意盛宴。

  在北京大学跨界对线周年校庆与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5周年之际,舞剧《永和九年》以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刻文化内涵,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为师生们呈上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而在首演前一天,一场书法美学与舞蹈艺术的跨界对话在百年纪念讲堂启幕。舞剧《永和九年》编舞兼导演王亚彬、主演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宋雨和谭一梅,携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音乐与舞蹈学系系主任兼副教授佟佳家,从经典书法文本《兰亭集序》的舞蹈活化切入,围绕气脉之永、文脉之永、血脉之永等维度,与观众共同领略《永和九年》以古论今的舞蹈表达和以动传神的文化传承,近距离感受“看得见的哲学”与“跳得动的笔墨”两种艺术共通的动态美学。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10月11日上午,中国馆多功能厅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徐徐展开。在上海活动日仪式演出中,上海歌剧院舞剧院首席演员宋雨、谭一梅以灵动优雅的舞姿,将原创舞剧《永和九年》的经典片段呈现在世界舞台。

  这场以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为灵感源起的艺术创作,不仅通过肢体语言诠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更与本届世博会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核心主题形成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两位首席以袖为笔、身韵为墨,在方寸舞台间勾勒出魏晋风骨与江南气韵,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融合非遗美学与当代艺术表达的沉浸式文化盛宴。

  在巡演途中,上海歌剧院第二(舞剧、舞美)将组织生活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走访了位于桂林解放桥六匹马码头附近的新安旅行团纪念碑,追寻曾历时17年、行走五万里宣传抗日的新安旅行团“小好汉”们的足迹。

  在当代社会,千年经典《兰亭集序》依旧生机盎然,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而原创舞剧《永和九年》的创作初衷,正是在全景展现天下第一行书从诞生到传世的非凡历程中,向世界展示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随着《永和九年》的精彩巡演,艺术美育活动同步推进。美育课堂、经典诵读、书法比赛、风采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永和九年》为纽带,通过艺术美育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特别是走进青少年的生活。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月19日,在《永和九年》平潭国际演艺中心演出间隙,剧场内,首届“兰亭杯”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小学书法大赛的优秀作品一一亮相,吸引了众多前来观看《永和九年》演出的观众驻足欣赏。孩子们用笔墨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每一幅作品都展现出他们对《兰亭集序》等经典书法艺术的感悟。

  10月10日,天津中华剧院的舞台上,一群孩子声情并茂地念诵《兰亭序》,稚嫩的声音传递着对经典的敬意。他们的身影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古老的文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重新焕发生命力。

  10月22日,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郑裕彤剧场)内,美育讲演——“舞墨「兰亭」——当舞蹈遇到书法”精彩上演。以舞蹈与书法为载体,将两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旨在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鼓励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激发他们对文化实践的深入思考,激励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勇于突破、在创新中延续文脉。

  自巡演启幕以来,这部以书法为魂的舞剧便在艺术领域掀起热潮,收获了官方媒体与观众的一致盛赞。主流媒体以“以舞破壁,让书法艺术‘动’起来”的生动表述,盛赞其“一场巡演,激活了千年文脉的当代生命力”,高度肯定了其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卓越贡献。社交媒体上,观众们的热情留言如潮水般涌来,有人动情写道:“看哭三次,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酷!”更有忠实观众二刷绍兴站演出,感叹“仿佛穿越千年与王羲之对话”。

  观众们还自发制作了“巡演地图”,用心标记每一站的感动瞬间,将这份艺术体验化作永恒的记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观众成为剧组的“忠实粉丝”,一路追随,甚至有人二刷、三刷,只为再次感受那份直击心灵的震撼。“这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一位现场观众由衷感慨,道出了无数人心中的共同感受。

  辉煌背后,是全体演职人员的默默付出。巡演期间,团队坚持“把杆带到舞台”,利用候场间隙训练,确保每一场演出都呈现最佳状态。从舞者到幕后,百人组成的“永和团队”以专业与热爱,铸就了这场文化盛事的品质。“两年60余场,不是终点,而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新起点。” 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从启幕书圣故里到全国舞台,回归“天下第一行书”书成之地。自2023年首演、2024-2025连续两年的《永和九年》巡演之路,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创新探索。当最后一幕的墨色消散,观众席上的掌声却久久不息——这掌声,既为舞者的精彩喝彩,更为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