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
类别:光学仪器

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通元现代农业向“新”而行近日,位于海盐县通元镇的向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成为全县唯一持有此项认证的稻谷种植企业,这也是通元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近年来,该镇立足县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从有机种植的生态实践,到种业“芯片”的科技攻坚,再到青年人才引育的创新探索,多维发力,向“新”而行,走出了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拿到这本有机认证证书,感觉这些年的付出都值了,有机农业这条路没走错。”向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向阳望着即将丰收的稻田感慨道。这份认证,是对其长期坚守有机农业发展之路的最佳肯定。
据悉,向洋农业此次认证的有机稻谷种植面积达71亩,年产量稳定在35.5吨左右。其主栽的“上师大”稻谷品种优势突出,米粒晶莹透亮如珍珠,煮制后米饭口感香软清甜,广受市场青睐。“这得益于我们‘稻虾轮作+稻田养鸡’的生态种养模式。”周向阳告诉笔者,“这套模式构建了稻、虾、鸡共生的良性循环,有效减少了病虫害和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升了稻谷品质与产量,‘一田多收’,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双向共赢。”
近年来,向洋农业始终坚持“绿色、健康、优质”的发展理念,持续为市场输送高品质农产品。这份沉甸甸的有机认证证书,不仅是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肯定,更填补了目前海盐有机稻谷种植认证的空白。周向阳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有机农业领域,为通元乃至海盐的广大农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绿色是现代农业的底色,科技则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走进浙江金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育苗基地内各类温控设备、智能监控实时监测,一方小小的育苗池也蕴含着科技的力量。
“以前育苗靠经验,现在靠科技。”浙江金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立俭站在科技感十足的育苗池前感叹道。在水产行业摸爬滚打30余年,詹立俭深知苗种就是水产养殖领域的“芯片”,关乎产业安全。
为破解育苗难题,詹立俭带领团队与浙江省农科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机构深度合作,于2022年建成了1.7万平方米的虾苗培育中心。如今,团队成功研发出罗氏沼虾育种专用基因芯片,构建起优势种群核心基因数据库,让虾苗繁育有了“科技密码”。望着现代化的育苗车间,詹立俭说,“我们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精准筛选出抗病性强、生长快的优良品种,从根本上提升虾苗质量。”
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3项专利,罗氏沼虾年保种量约8万尾、苗种抽检合格率100%,育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全国多地,为水产种业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更需要青年才俊支撑。而在通元的田野上,一股青春力量正为传统农业注入全新活力。深秋时节,笔者走进通元镇长山河村聚福农场,只见在一排排葡萄架下,株株白芨错落扎根,阳光透过葡萄架洒下斑驳光影,95后青年朱佳乐站在葡萄架下,仔细检查着白芨的生长状况。
“你看这根茎,又大又饱满。”朱佳乐蹲在田埂上,指尖轻轻拨开泥土,从土里挖出一株白芨,指着上面的块茎介绍道,“白芨靠根茎入药,生长周期是三年,3年下来,每亩地能在葡萄收益之外,再增收3万元左右。”
这位1996年出生的年轻人,本科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学专业,如今正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实现他的农业创业梦想。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选择,朱佳乐坦言:“实验室的数据很精准,但看不到种子破土的劲儿,也摸不到作物生长的温度。”正是这份对土地的热爱,让他放弃了在药企从事研发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寻找“用知识种好地”的可能。
目前,农场50平方米的独立中草药实验室正在装修中,朱佳乐还新规划了5亩地,打算引入新的中药品种,试验新的套种组合。“我们年轻人回来,就是想给村里带点新东西。”他蹲在葡萄架下,望着田地里的白芨,眼里满是期待,“希望能把‘葡萄+中药’的路子走稳,让更多乡亲跟着一起增收,让老家的土地更有活力。”